• 介绍 首页

    大唐之极品小王爷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第17章 种地屯田
      “这你就别管了,让你的部下扛着粮食,随我出城。”
      李恪没有过多透露消息,只是让程铁牛的部下扛着粮食,随他一起出城。
      ........
      益州。
      城郊外。
      “都督,您带我们来这里做什么?”
      程铁牛环顾四周,一脸茫然,自从他醒来后,脑袋就一直处在浑浑噩噩的状态中。
      “你觉得这里如何?”
      李恪问道。
      “依山傍水,挺不错的。”
      程铁牛如实回答道。
      李恪淡然一笑,说道:“等你的五千火头军一到,就在这里驻扎吧,而且,我打算在这里屯田种庄稼。”
      “您的意思是.....”
      程铁牛似乎明白了李恪的意图。
      “益州城内,现在还没有多余的场地安置你的火头军,况且,太多士兵入城,对百姓也有影响,你明白我的意思吧。”
      李恪看了一眼程铁牛,说出了自己的想法。
      程铁牛点了点头。
      他非常赞同李恪的看法。
      毕竟,五千火头军入城,每天操练,还有日常生活,多多少少对益州百姓有影响。
      万一士兵扰民,引起民愤。
      老百姓第一个责怪的,便是作为益州大都督的李恪。
      “都督,您想的还真是周到。”
      程铁牛发出爽朗的笑声,同时,朝着李恪竖起大拇指。
      对于程铁牛的夸赞,李恪淡然一笑。
      让火头军驻扎在城外,仅仅只是他计划的一部分,剩下的一部分,就是让火头军屯田种地。
      毕竟,李恪身边,除了护卫,也没有什么人才可用。
      眼下程铁牛率领五千火头军辅佐自己,李恪自然要把这些人用在该用了地方。
      平日里,火头军除了操练之外。
      恰好可以让他们开垦荒地,种植庄稼。
      最后还有一点,那便是益州边境外的吐蕃和南诏。
      把军队驻扎在城外,可以随时派人前往边境,监视吐蕃和南诏的一举一动,万一有个风吹草动,能够及时作出调整。
      “做事吧。”
      李恪收回思绪,吩咐道。
      “得嘞。”
      程铁牛当即应了一声,带着几名部下,扛着锄头,对四周荒地进行开垦。
      接下来的日子。
      程铁牛带着部下生活在城郊外。
      而李恪每天除了处理益州事物外,也会腾出时间前往益州郊外,查看进度。
      第三天。
      五千火头军抵达益州,被安置在城郊外。
      对于军队的到来,生活在益州城内的百姓一无所知。
      五千火头军的到来,也让程铁牛和他的部下松了一口气,毕竟,这几天,都是他们一直在开垦荒地。
      如今,后续部队的到来,也有了大量人力。
      仅仅一天时间。
      城郊外杂草丛生的荒地,摇身一变,成了可以种植庄稼的土地。
      靠近河边的土地,则改造成了稻田。
      改造完毕,李恪便把粮食种子分发下去,由士兵们种植。
      【叮,是否使用农作物加速生长卡?】
      “使用!”
      【使用完成。】
      随着系统的声音响起。
      一道只有李恪能见的波纹从四周扩散开来,落在庄稼地和稻田里。
      有了农作物加速卡,就能在短时间内,收获大量的粮食,改善目前益州的窘状。
      而且,有五千火头军驻守,就算有人觊觎粮食,也会被当场格杀。
      种地屯田的事情搞定。
      悬在李恪心里的石头也终于可以落地。
      现在他可以把目光放在别的地方。
      毕竟,益州除了粮食问题,还有贪腐的问题。
      虽然各县官员因为赵光然的死,如今已经收敛了许多,但遗留下来的问题,还需要李恪亲自去解决。
      该追究的需要追究。
      该提拔的需要去提拔。
      比如孙诚。
      赵光然死后,益州知府一职就一直空着。
      李恪欣赏孙诚为人正直,所以,当天就让他从汉中赶来益州。
      “什么?让下官代理知府一职?”
      从李恪口中得知让自己暂代知府一职,孙诚一脸诧异。
      他管理一个汉中县,都头疼不已。
      更别说知府了。
      “放心,只是暂代而已,以后有合适的人选,我再让你另作他用。”
      李恪特意把暂代二字咬的特别重,然后悄悄观察孙诚的表情,看到对方松了一口气后,李恪知道自己选对了人。
      一般人得知升迁,会情不自禁的流露出喜悦。
      但孙诚不同。
      他升迁,不仅没有开心,反而感觉到了压力。
      从这里可以看出,孙诚对权利,并没有多大的欲望。
      况且,李恪也并未把话说得太满。
      关于知府人选,饶是他是益州都督,也得向朝廷呈上奏折,最后是与否,还得看朝廷的答复。
      毕竟,孙诚是否能成功当上知府。
      挑选权利在李恪手里。
      而最终答复权利,在长安李世民手中。
      最为重要的是,长孙无忌是否会暗中使绊子,也是个未知数。
      所以,李恪才会让孙诚暂代益州知府一职。
      有了孙诚帮忙。
      李恪处理益州各项事务,也会轻松许多。
      日子一天天过去。
      郊外。
      火头军驻扎地。
      庄稼每一天都在发生巨大变化。
      水稻,红薯等粮食种下第一天就生根发芽
      昭武都尉程铁牛看到这一幕,不禁咂舌称奇,连呼祥瑞奇迹。
      一连几天过去。
      这天,一名负责在边境巡查的斥候火急火燎的赶回驻地,径直走进主帅帐营内。
      “将军,大事不好了。”
      斥候走进帐营内,跪在程铁牛面前,表情慌张。
      “怎么了?”
      见状,程铁牛眉头一皱,问道:“发生什么事了?这么紧张?”
      “回禀将军,在益州边境发现大量的吐蕃探子。”
      斥候如实回答道。
      “什么?”
      程铁牛虎目一蹬,追问道:“有多少人?”
      “超过一百人。”
      “一百?”
      程铁牛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。
      果然,朝廷收到的消息,并不是空穴来风,吐蕃对益州早就有不轨之心。
      “将军,接下来如何是好?”
      斥候问道。
      “你先回去,一定要盯紧吐蕃探子的动向,及时汇报,本将军我先去一趟益州城,让都督做出决断吧。”
      程铁牛意识到不妙,权衡再三,他决定先去益州城找李恪。
      毕竟,李恪总领益州大小事务。
      吐蕃探子在益州边境活动,此事关系甚大,他一个昭武将军,根本做不了主。